千呼萬喚始出來, 終於在九點多, 看到遠處有把長長高高的刀, 矗立著緩緩前行, 長刀鉾終於現身, 人群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 紛紛舉起了手機, 相機, 開始猛拍. 這時像我這種沒法子用手感拍照的人, 可轉顯示幕的數位相機就派上用場, 如果用傳統相機的高手們, 可得練到不必看觀景窗就能拍才行. 不然就得起個大早, 搶個好位置了.
首先到達的是寫著"祇園祭山鉾連合會"的旗幟, 以及羨煞人, 不必擠就可以在隊伍邊上拍特寫的記者群. 不過大家的注意力, 當然還是在後方的長刀鉾. 本身就已很高的鉾車, 加上一柱擎天的長刀, 一路過來的聲勢, 把整個早上的擁擠, 轉化成慶典的熱鬧.
(祇園祭山鉾連合會)
(打頭陣的長刀鉾)
鉾車前行的動力, 是前方兩隊人數眾多, 穿著整齊的曳子, 曳子們賣力拉動臂粗的繩子, 引領鉾車前行.
鉾車上方, 看似悠哉, 載著斗笠的屋根方, 其實也是時時小心, 維持著長刀的平衡.
(長刀鉾上的稚兒)
行至路口, 開始要進行轉彎的大工程. 鉾車停頓下來, 前方的音頭取開始隨著音樂緩緩揮動手上的扇子, 跳著特別的舞姿. 隨著辛苦的車方, 開始在鉾車底下舖竹片和灑水, 為隨之而來的轉彎做準備, 音頭取也捲起了長袍, 露出短褲, 綁上頭巾.
一切準備妥當, 音頭取的動作也愈來愈快, 直到最後劃一大圈, 用力前揮, 宛如將軍一聲令下, 曳子們一齊用力, 鉾車也隨著此動作轉了個大彎. 此時耳畔傳來一陣陣竹片被壓過的爆裂聲(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爆竹聲吧), 終於, 數噸重的鉾車, 在聲光效果下轉了 45 度, 掌聲, 歡呼聲, 也於此刻熱烈地響起. 錯過了精采鏡頭怎麼辦? 不要緊, 轉一次彎, 上述的動作可得要進行二到三次, 即使錯過了一台, 也還有其他台, 不過不管看多少次, 盛大的場面, 浩蕩的聲勢, 都是百看不厭.
長刀鉾後是螳螂山, 體型相對於鉾車就小了許多, 轉彎也不會那麼困難, 一下就轉過了. 不過睜大眼睛仔細看, 山車上的螳螂, 可是邊走邊揮舞著鎌刀. 螳螂山的由來是中國的成語, 螳臂擋車.
之後各式裝飾華麗的山車陸續經過, 二十四孝孟宗哭竹的孟宗山, 山伏山, 陸續經過.
一陣平靜後, 巨大的函谷鉾出現眼前, 眼尖的人可發現函谷鉾的旁邊, 有各式漂亮的公雞圖樣, 若是熟知歷史的人, 可能猜到這鉾車主題的由來了, 至於 A... 只好查了告訴大家, 這是戰國孟嘗軍要離開咸陽時, 在函谷關靠裝雞鳴聲通關的故事, 也是成語雞鳴狗盜的故事.
占出山後是綾傘鉾, 奇怪, 別人的鉾都高能參天, 怎麼綾傘鉾只是一把把漂亮的布傘, 雖然是一大群, 不過每個的體積比山都要小. 那鉾車轉彎是大表演, 綾傘鉾要表演什麼呢? 答案在他們到達轉角時揭曉. 幾位舞者在大傘前表演, 動作乾淨俐落, 也算精采, 主角在快結束時, 轉動著手中的彩棒, 愈轉愈快, 愈轉愈快, 直到最後, 我以為要將之高高拋上天空再接住時, 呀然而止. 想是這些山鉾的各式物品都是古蹟, 不堪我想像中動作的折磨吧.
山鉾巡行, 濃濃的京都味, 熱鬧的慶典氣氛, 果然不枉是祇園祭的重點, 若有機會, 可以去看看.
就是如此熱鬧, 也不枉我們為了她將行程後移一日, 結果回程被颱風困住, 這是後話, 提過就算. 抱歉的是, 因體力下滑, 再看過以伯牙毀琴為典的伯牙山後, 在雞鉾到達前, 就先離開去吃都路里, 所以照片到此為止.
(伯牙山)
(雞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