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375.jpg



將萬物靜觀皆自得, 改成"近"觀, 十分能說明微距鏡的有趣之處!

在 A 買 100mm F2.8 時, Canon 有幾支微距鏡, EF-S 60mm, 180mm L, 以及 100mm F2.8, 當時雖然用的是 400D, 不過早知道自己遲早會買全幅, 所以 60mm 就不考慮了, 180mm L 太貴, 也不在考慮範圍內, 所以 100mm F2.8 就是唯一選擇了. ( 最近又多一支有防手震的 100mm F2.8L IS, 要買微距的朋友倒是可以考慮, 畢竟有 IS 好用許多 ) 那時雖然羨慕 Nikon 的 105mm 有 VR, 不過沒得選, 所以就買了這支 100mm F2.8 Macro.

這支的放大倍率是 1:1, 即是可以在感光元件上, 拍出和原來的東西一樣大的影像. 如果被攝物是 1 cm, 那麼在感光元件上成像就會是 1 cm, 以一般底片來說, 約是 2.4cm * 3.6cm, 所以 1cm 的東西就能拍到影像高度的 40%. 如果是 Canon 的 APS 大小, 那麼 1 cm 即能佔住畫面三分之二的成像了!

不只如此, 數位相機的好處, 就是可以任意裁切, 如果拍到 100% 大小, 再加上局部裁切, 可看到的東西就更大了! 在放大倍率更高的情形, 每樣東西和我們熟悉的樣子都不同呢!

(近拍)
 IMG_2512.jpg

 

(你可以近一點)
IMG_2510.jpg


(你可以再近一點)
IMG_2548.jpg 



東西要拍得大, 就得離被攝物近, 100mm 的焦段, 加上極近距離的拍攝, 如果加上開放光圈! 長焦段, 近距離, 大光圈, 完全符合散景的要求呀! 所以拍微距時, 後面的背景挑一下, 可以有很誇張的散景. 當然, 以下例子是誇張的散景, 要拍出"美"的散景, A 的技術還差遠了.

IMG_1284.jpg



不過如同前段提到, 長焦段, 離被攝物近, 很容易有淺景深, 景深超淺也是個大問題的! 有時被攝物大一點, 就會發生只有一小段清楚, 其他部份都在景深外的情形. 雖然大家常說淺景深, 不過有時候只有淺景深的時候, 也是十分頭大的.

為解決景深太淺的問題, 只好縮光圈, 可是光圈一縮, 快門時間就會變長! 拍微距的快門若是不夠, 不只是手振的問題, 即使是上了腳架, 在戶外只要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 真的是只要一丁丁的微風, 在微距裡就是搖得亂七八糟了! 搖左右是糊掉, 搖前後大概是直接搖出景深外... 所以拍微距時, A 習慣拉高 5D2 的 ISO 值, 讓拍攝時能兼顧景深和快門, 當然, 架上環閃也是解決方法之一 ( 不過 A 沒買 ).

另外, 對於對焦點不多的 5D2, 如果構圖時要拍清楚的地方不在對焦點上, 根本不能先對焦再構圖, 因為一移動相機, 景深範圍就不知跑哪去了! 所以拍微距時, 常要用手動對焦, 這樣才不受對焦點的限制. 雖然 5D2 有 Live View, 可以增加對焦精準度, 但除非上腳架, 不然 A 還蠻少這樣用的, 因為少了眼睛當支點, 光是手振( 在微距裡, 效果相當是手晃了... ) 就足以破壞對焦的準度.

以上是使用上的一些心得和遇到的麻煩事, 可是 A 覺得微距最迷人的地方, 不在放大倍率, 而是在拍照過程中意想不到的驚喜! 例如有次帶了微距鏡出門, 原來只是蹲下想拍拍路旁的小花, 沒想到拍了幾張後, 從小花後轉出一隻小蜘蛛開始吐絲, 要是平常站著走過, 或是沒貼得那麼近看, 是不會發現小蜘蛛, 也不會有機會看到蜘蛛吐絲. 所以帶著微距鏡到有小花小草的地方, 拍完花草拍小昆蟲, 拍完白花拍紅花, 拍完花草練散景,  一個不小心, 常常時間就這麼過去一早上或一下午了!

(有時是蜘蛛)

IMG_7142.jpg



(有時是瓢蟲轉出來)

IMG_7173.jpg



把東西格放十分有趣, 但是也不必一定得把東西拍到 1:1 或放大到很誇張, 有時候只是單純地拉近, 都有事前無法想像的小世界在等著我們!

以下和大家分享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照片,

(散景)

IMG_1282.jpg



(質感)

IMG_5663.jpg

IMG_7203.jpg

IMG_7222.jpg



(近拍)

IMG_7216.jpg

IMG_722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t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